我國的人口基數龐大,每年都有著成千上萬的舊衣服產生。
隨著天氣越來越熱,夏裝被人們一件件從衣柜中翻了出來,而對那些或洗得有些褪色泛黃、或過時不愿再穿的衣服,擱在家里又占地方,扔了又非?上,居民往往為此而煩惱。
很早之前,從省一級直到社區都建立了社會捐助系統,依托救災物資儲備系統對大眾的捐助物資進行管理及物流。過去大張旗鼓但這兩年似乎銷聲匿跡了。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現在普通市民捐助的衣服如果不是非常新,貧困地區的老百姓并不會接受。另一方面是衣服運送到貧困山區面臨著運輸費、衣服的清洗費、消毒粉等等。
據介紹,目前,民政部在全國有3萬多家慈善超市,每年能收到1億件舊衣服,巨災年份一般能收到10億件舊衣服,2008年汶川地震期間更是達到16.6億件。但是,大量的廢舊衣服卻送不出去,導致一些慈善超市現在不敢回收廢舊衣服。除一些非常新的衣服經過嚴格的清洗、消毒、分類打包等工序送到有需要的貧困地區以外,其余的都經過處理再利用。
“廢舊紡織品回到資源化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!敝袊徔椆I聯合會副秘書長、環資委常務副主任孫淮濱介紹。我國每年在生產和消費環節產生2000萬噸左右廢舊紡織品,廢舊服裝是主要組成部分,而它們中的大多數最終都進了填埋場或是被焚燒掉。
“在廢舊紡織品的回收方面,包括聚酯類飲料瓶在內的化纖類回收相對成熟,已形成一年400萬噸再生纖維產品的規模;對工業過程中產生的下腳料,比如裁剪服裝的邊角料等回收利用也形成了一的規模!睂O淮濱表示,現在最大的難題就是怎么把老百姓家里的舊服裝回到資源,一是渠道還沒有完全暢通,二是技術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,例如不同的纖維混紡如何分離、脫色還需加大技術攻關等。
“以國外綜合利用的經驗來看,廢舊紡織品可以得到高值化利用,不一定要回到紡織”。孫淮濱認為,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廢舊紡織品再生產品被廣泛應用在汽車內飾、醫療衛生、建筑材料等多方面。因此,國內企業在加大技術研發的同時,更需要國家層面出臺一系列的鼓勵政策,對行業給予正確引導和支持。
據孫淮濱透露,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近期將舉辦“舊衣零拋棄——品牌服裝企業舊衣回收活動”,借此次活動探索在服裝生產企業、服裝消費者、慈善組織、研發機構、綜合利用企業之間分工合作的閉環體系,讓居民的衣柜得到充分釋放的同時,也讓廢舊衣物有更好的歸處。
未來的舊衣服回收再利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在較為新的衣服方面,可以由政府帶頭組件專業的衣服清洗與消毒的流水線,捐給有需要的貧困山區。另一方面,企業應該加強對舊衣服回收力度,加大技術研發,讓再生利用更加的廣泛。